2025年8月初,华盛顿的夏夜闷热难耐,而白宫的一则消息让国际贸易市场骤然降温——特朗普政府再度放风,可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“次级关税”,矛头直指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正当贸易。这项酝酿中的关税被冠以“次级”之名,实则是美方单边制裁工具的升级:即对任何与被制裁国(俄罗斯)进行贸易的第三国强行加税,以此胁迫各国服从美国意志。
一、 关税战的螺旋升级
这场风暴并非毫无征兆。四个月前,特朗普已点燃导火索。2025年4月2日,他签署行政令,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%“对等关税”,叠加此前20%税率,中国产品入关成本瞬间飙升至54%。四天后,因中国宣布对等反制,特朗普再度威胁追加50%关税,并设下48小时“最后通牒”:“若中国不撤销关税,4月9日起立即执行!”
中国并未退缩。4月4日,中方34%报复性关税生效;而特朗普在9日悍然兑现威胁,将对华关税推高至125%——包括新增的105%及既有20%关税。全球供应链为之震颤:沃尔玛家电价格应声上涨12%,爱荷华州大豆价格跌破成本线,愤怒的农民车队包围州议会抗议。
二、 谈判僵局与临时休战
当贸易战滑向失控边缘,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“停火协议”: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将对华关税从125%回调至34%,其中24%暂缓90天执行(至8月12日),期间实际税率降至10%。6月,两国谈判更进一步:美国松绑芯片、航空发动机出口限制,中国则恢复对美稀土供应——这对依赖中国93%稀土精练产能的美国军工链条至关重要(F35战机生产线曾因断供面临45天停工)。
然而脆弱平衡正被打破。7月31日,美国商务部虽释放信号称“预计对华关税暂停期再延90天”,特朗普却同步抛出新筹码:以“中国购买俄油”为由策划“次级关税”,将贸易谈判变为高危赌局。
三、 “次级关税”的实战模板:印度之痛
中国并非首个遭遇此威胁的国家。就在7月,印度因持续进口俄罗斯低价原油,被特朗普挥动“次级关税”大棒猛击:税率从25%翻倍至50%。这一数字接近“断交式征税”——印度对美出口预计将暴跌40%50%,医药、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首当其冲,全年经济增速或跌破6%。
印度总理莫迪的回应强硬如铁:“不会为迎合美国牺牲本国经济利益!”政府宣布将采取反制措施。穆迪分析师警告,若印度被迫削减俄油进口,将引发能源短缺、通胀飙升与经常账户赤字扩大,形成经济恶性循环。
四、 全球贸易秩序陷入混战
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早已无差别扫射:
东南亚:8月7日起,越南、泰国等东盟9国输美商品面临19%20%关税;
巴西:8月6日突遭40%惩罚性关税(叠加10%基准税率达50%);
欧盟:精密设计的“差额征税”——产品税率不足15%者一律补征至该水平;
日韩:虽协议关税降至15%,日本首相石破茂仍痛批美国“未履行减税承诺”。
更危险的信号是经济滞胀阴影笼罩美国。6月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升至2.6%,7月新增就业仅7.3万人,初请失业金人数却持续攀升。经济学家直言,特朗普关税如同“滞胀催化剂”,既推高物价又抑制增长,迫使美联储在降息抗衰退与加息压通胀间进退维谷。
五、 中国的底牌与世界的抉择
面对次级关税威胁,中国外交部声明清晰如钟:“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!” 此前当关税升至125%时,中方已看透本质——这不过是“数字游戏”,宣布不再被动回应。取而代之的是系统性反制:
依托全球唯一全门类工业体系(53个产业份额全球第一),加速供应链自主化;
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(沙特29%石油交易用人民币),瓦解美元关税霸权;
联合67国在WTO起诉美国,以多边规则对抗单边霸凌。
贸易战的硝烟中,特朗普的“次级关税”威胁悬于中美头顶,恰如达摩克利斯之剑。而此刻的美国经济已响起警报:滞胀阴云之下,关税大棒终成双刃剑——既刺痛全球贸易网,也反噬美国消费者的钱包与企业的生产线。当印度怒吼、日本抗议、欧盟巧妙周旋,中国则以稀土管制与产业韧性为盾,在博弈场上写下一则启示:单边主义的关税武器,终将在经济规律与多极世界的铁壁上崩裂。举报/反馈